左侧图片
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顶部图片
首页 新闻动态 电子图书 音乐欣赏 在线讲座 最新公告 读者指南 新书速递 机构介绍 网站导航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在线讲座>>其他
*  
  在线讲座
 
正在播放视频文件
 
字体 】【 打印

讲座名称 古琴艺术应该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基础知识之一

主讲人 李祥霆

讲座地点 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一层学津堂

讲座时间 2013-6-30

讲座类别 音乐

讲座时长 85分钟

关键词 古琴艺术 中国人 基础知识 之一

组织单位 国家图书馆社教部

内容摘要:李祥霆老师的讲座题目是“古琴应该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基础知识之一”。李老师称这几年的古琴热为“热流”,和“热潮”相区分。因为古琴艺术文化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是一个普遍的人们的爱好。但是它是一种有重要意义和吸引力的文化经典,所以被人们认识以后就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爱好或者入迷。李老师简单介绍了古琴的发展。最早是“士无故不撤琴瑟”。而到春秋时期,古琴有所发展,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掌握了。到秦汉时期又深入发展,东汉末年蔡邕著《琴操》。唐代是个高峰,理论著作代表为薛易简《琴诀》。宋朝古琴还是在发展,有很多新的曲子出现。明清还是在发展。1840年前后,中国就天灾人祸严重,古琴文化也开始衰落。古琴由衰而盛的速度却很快,到如今,李老师判断至少应该五十万人弹琴。李老师告诉大家,古琴相当于音乐里面的唐诗宋词,在整个社会文化里面相当于长城、秦兵马俑,古琴艺术应该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基础知识之一。而且,只要明确作品的内容,古琴的经典琴曲正确演奏的情况下,全世界人都能听懂。古琴高而可攀、深而可测、神而可解。学古琴不难,只要喜欢,都能学会。非典时的临床研究证明,古琴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古琴静神虑、绝尘俗、壮胆勇,对于修身养性、提升气质是有作用的。古琴有琴道,即宣情理性,至善至真,妙亘古今。古琴的最高境界是清优淡远。李老师总结琴风有八种类型为琴风八品。古琴音乐逻辑性强,音乐丰富,但其实基础又简单,其妙处在推敲之间。

字体 】【 打印
 
右侧图片

版权所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Tel:(010)66580142 、66580176  国家图书馆Tel:(010)88544579
主办单位: 国家图书馆中国盲文出版社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5022942号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 无障碍技术支持:哈尔滨亿时代 IBM(中国)
本网站所刊登各种新闻﹑书籍和音视频资源,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