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2日,国家图书馆与中国残联信息中心共同承担的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通过了由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积极探索适合残障人士阅读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为残障人士创造更多的公共文化学习和教育机会,改善残障人士与社会隔离的状况,在推动信息无障碍在公共文化共享领域的实践步伐、促进残障人士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
“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准确把握特殊群体需求,借助广泛的文献调研和翔实的国内外资料查询、听取残障人士对改善无障碍公共文化建设的建议、对资源的需求情况和使用反馈等信息,对残障人士所需要的资源做出准确定位。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资源建设指导原则。充分利用新技术,探索资源共享与收割新模式。残疾人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不可能是一家图书馆或机构可以独立完成的,而是集合多家之长、互通有无、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以云服务为理念,以基地建设为龙头,建设省级图书馆无障碍信息资源收割和共享模式。项目及时跟踪国外相关项目的最新进展,会同国内信息无障碍领域的专家,修订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为面向残障人士的数字图书馆技术指南和建设标准制定提供新的依据,有利于相关技术指南和建设标准尽快建立。在用户管理方面,项目组依靠全国唯一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为底层数据进行实名制注册与登录,保障数据安全和版权保护。对于受版权保护的内容,采取技术保护措施,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读者在注册、登录后,经中国残联全国残疾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国家图书馆读者认证系统双重认证后,方可浏览使用数字资源。项目的建设为残障人士获得普通均等文化权利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专家组全票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专家们评定该项目有很大的开创性,希望项目能够继续深化,不断扩大资源形式与规模,拓展服务形式与手段,开发新技术应用,提高宣传效应。
文化部科技司司长于平、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出席验收会并讲话。
|